top of page

“债王”格罗斯:除非AI能创造新的生产力时代,否则长期来看价值胜过成长

来源:华尔街见闻



更多消息,持续更新中


比尔·格罗斯表示,如果人工智能相关公司能够将美国的生产率从过去几十年1-2%的历史水平提升到2-3%,那么成长型股票相对价值型股票可能会大幅跑赢。但他认为,这仍然是一个赌注,建议投资者同时持有一些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不能让任何一种股票形成垄断。


7月30日,在最新的投资展望中, 债王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借《大富翁》游戏的经验,探讨了投资中的关键原则,尤其是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之间的选择。


格罗斯将《大富翁》游戏策略与现实世界中的投资作比较,认为在游戏早期,拥有地产是关键,而游戏后期现金成为王道,适时调整资产组合至关重要。


格罗斯认为,成长和价值没有绝对优劣之分,但长期来看,价值型股票由于其初始估值较低和更高的股息回报,往往表现更好:

按账面市值比率定义的价值型股票,年均回报率至少高于成长型股票4%,尽管令人惊讶的是其波动性也较高。

格罗斯表示,如果人工智能相关公司能够将美国的生产率从过去几十年1-2%的历史水平提升到2-3%,那么成长型股票相对价值型股票可能会大幅跑赢。


但他认为,这仍然是一个赌注,建议投资者同时持有一些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不能让任何一种股票形成垄断。


...... 待续(见广告后)



以下为格罗斯投资展望全文:


几年前,我在犹他州的鹿谷和家人玩了一局《大富翁》。这场游戏不仅让我家人对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和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游戏有了新的认识。那晚,我逐个击败了他们,成了“坏爸爸”——至少在那一晚是这样,因为骰子的运气让我欢呼雀跃,而他们则接连破产,而我最终加冕为王。那晚获得的“地产大亨”头衔,后来在现实中演变成了“债券之王”,这都源于游戏中所学到的经验。其实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游戏初期,地产为王,而到了游戏后期,现金才是主宰。关键在于能在合适的时机调整资产组合。买对地产固然重要,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橙色区域意外成为最佳投资,而拥有公园大道的蓝色区域虽然看似必买,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投资世界中,成长型股票与价值型股票之间的选择看似简单,但长期来看,两者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根据我的《Ibbotson经典年鉴》(1927-2014) 中的经典研究显示,按账面市值比率定义的价值型股票,年均回报率至少高于成长型股票4%,尽管令人惊讶的是其波动性也较高。在当今的世界中,想想未来几十年的威瑞森与那令人瞩目的“七大天王”之间的对比。这基本上就像是购买市盈率低的健康股票,与支付高出2到3倍溢价购买成长型股票之间的选择。回想1999/2000年的思科,现在已近25年没有显著增长,而同期可口可乐的价值增长了5倍(加上股息)。你可以找到一些特例,但总体来看,起始估值加上价值型股票的高股息,始终优于成长型股票的低但逐渐增加的股息。尽管苹果在同一时期内表现优异,令其他股票相形见绌,但市场中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少之又少。《大富翁》游戏很好地传达了分散投资的重要性,通过持有橙色/红色甚至铁路地产,这些地产不仅租金高,还能在运气不佳时提供现金流。《大富翁》还向当今的投资者揭示了有关我们金融体系的知识。经过起点时收取的200美元,与美联储通过时间增加货币供应量和总信贷的行为类似。由于《大富翁》的规则无法提高这200美元的金额,这就像中央银行在实行金本位制。而正因为如此,游戏最终会以一个垄断赢家告终。今天,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可以创造所需的信贷,以维持经济运行。然而,过多的信贷创造会导致通货膨胀。米尔顿·弗里德曼正确地指出,通胀总是且无处不在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他在随后的几年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定义货币。货币不仅仅包括M1、M2或M3,还包括隐藏在影子银行系统中的信贷——自1971年尼克松取消金本位制以来,这些信贷每年几乎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大富翁》棋盘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教训,但在这篇展望中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详细探讨。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人工智能相关公司能够将美国的生产率从过去几十年1-2%的历史水平提升到2-3%,那么成长型股票相对价值型股票可能会大放异彩。然而,这仍然是一个赌注,证明了在投资组合中持有价值型股票的重要性。尽管最近几周时间较短,但市场表现已开始证明这一点。我的价值型股票包括威瑞森、能源转移(ET)和一些精选的地区性银行(TFC、KEY、CFG)。烟草股也获得了一些关注,但目前从周期性来看价格偏高。祝愿大家在投资组合中好运——记住,长期来看,价值型股票优于成长型股票,除非人工智能创造了一个新的生产力纪元。你应该同时持有一些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不能让任何一种股票形成垄断。



微信: Vandave Facebook: /Affluentdave

Youtube: /vandaveli  Email:wegovisa@gmail.com

微软暴雷了,还是华尔街没耐心了?


Azure云业务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同时AI资本支出猛增并预计将继续增长,这恰恰正中市场的担忧——AI投资回报需更长时间,分析师表示“华尔街没有太多耐心,他们看到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就希望看到相应规模的收入增长。”



隔夜科技股又崩了,“AI领头羊”微软业绩欠佳,Azure云业务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同时预计资本支出将继续增长,这恰恰正中市场的担忧——AI投资回报需更长时间。


微软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Azure收入增长29%,低于预期的30.6%。此外微软预期三季度将增长28%—29%,同样不及预期。


与此同时,二季度资本支出猛增77.6%,其中几乎全部用于AI相关支出,微软表示将继续增大支出。


令人失望的增长势头,叠加巨额资本支出,表明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额投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带来回报,这一令人失望业绩也拖累了其他大型科技股。


微软股价盘后一度大跌近8%,目前收窄至2.72%,亚马逊和Meta均跌超3%,Datadog、Snowflake跟跌。


云业务增长放缓,收入增速不及预期


在周二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微软预计,7-9月季度Azure云业务增长率将达到28%-29%(按固定汇率计算),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9.7%。


消息公布后,微软盘后股价一度下跌8%,但在公司表示Azure增长将在2025财年下半年加速后,跌幅收窄至3%。


作为与OpenAI合作的AI领跑者,微软一直在大举投资扩建数据中心网络。然而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Azure收入增长29%,低于30.6%的预期,也是自去年三季度以来首次低于30%。

尽管AI服务对Azure增长的贡献从上一季度的7个百分点上升至8个百分点,包括Azure在内的智能云业务整体收入增长19%至285亿美元,低于286.8亿美元的预期。


近期投资者担心科技巨头在AI上的巨额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回报。Synovus Trust高级投资组合经理Daniel Morgan表示:

华尔街没有太多耐心,他们看到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就希望看到相应规模的收入增长。如果这些公司的业绩没有远超预期,股价就会受到打击。

资本开支大增77.6%,AI投资回报或需更长时间


在Azure收入不及预期的同时,微软资本开支猛增,并表示将继续增大支出。


二季度微软资本支出(包括融资租赁)同比大增77.6%至190亿美元,较上一季度的140亿美元显著攀升,微软2024财年年度资本支出突破 500亿美元大关。


其中几乎全部用于人工智能相关支出,微软高管们表示,大约一半用于基础设施需求,例如建设和租赁数据中心;其余的云和人工智能相关支出主要用于服务器,包括CPU 和 GPU。


微软投资者关系副总裁Brett Iversen表示,未来公司继续加大支出以满足“强劲的客户需求”,预计2025财年资本支出将高于24财年。与此同时,首席财务官Amy Hood指出:

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大量支出,将在“1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实现货币化。

微软CEO纳德拉安抚投资者称:

转型涉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投资,并强调“长期运营杠杆”的重要性。微软扩大了其数据足迹,并增加了来自AMD和英伟达的AI芯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建了一家位于温哥华的华人社交媒体平台, 目前在运营的节目有

1, 安心学堂(168classroom.org)

2,谈股论金 (Freedomclub.biz): Youtube@Vandaveli

3, 线下俱乐部: 温哥华温渡俱乐部



关注我们


每周五下午5:00-7:00直播: 报名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571.../WN_cuCx2zB0SgWwkcwLK1HIvA


2023股市面临巨大风险,关注“一级市场”投资机会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第一个私人银行(北京商业银行)的发起人 - John Wang为我们一对一解析一级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 “一级市场”投资研讨,不对公众开放,仅限“实名”认证的注册会员



加入方式: 1, 微信: Vandave

2, WhatsApp: 604-7227628

3, 视频号: 时空“资升堂”联系在线客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10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