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印度经济 (三)
- 戴维 李
- 2023年9月18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文章来源: 华尔街见闻
三、货币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为主要目标
印度储备银行(RBI)是印度央行,根据1934年的《印度储备银行法》建立。虽然最初是私人所有,但自1949年国有化以来,储备银行完全归印度政府所有。其基本职能包括:监管发行银行票据和保持储备,以确保印度的货币稳定,并在整体上运作国家的货币和信贷体系以获得利益;建立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挑战,其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同时兼顾经济增长目标[53]。
RBI的结构与美联储类似,由一个中央董事会(central board of directors)管理,该董事会根据《印度储备银行法》由印度政府任命,任命/提名期限为四年。其中,官方董事包括全职行长和最多四名副行长,非官方董事由政府提名的十名来自不同领域的董事和两名政府官员,其他四名来自东、西、南、北部四个地方委员会的董事,每个委员会一名[54]。
印度央行的货币操作框架与流程通过设立利率走廊来控制。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旨在通过积极的流动性管理,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加权平均招标利率(the weighted average call rate,WACR)与政策回购利率保持一致,以促进政策利率变化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传导,进而影响通胀和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直接和间接工具包括回购利率、存款设施利率、边际借款设施利率、流动性调整工具、LAF回廊、主要流动性管理工具、微调操作、逆回购利率、银行利率、现金准备金率和法定流动性比率等。
印度央行设定了4%的通胀目标,通胀上限是6%、下限是2%[55]。2021年3月31日,中央政府保留了通胀目标和容忍度范围,适用于2021年4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的下一个五年期[56]。如果印度央行未能达到通胀目标(平均通胀率连续三个季度高于或低于通胀目标的上下限),印度央行需要向中央政府提交一份报告,解释清楚(a)未能实现通胀目标的原因;(b)央行拟采取的补救措施;(c)在及时实施拟议的补救措施的情况下,预计实现通胀目标所需的时间范围[57]。在2022年11月3日,印度央行就连续9个月无法将通胀控制在目标区间召开特别会议[58],但相关报告与纪要未向公众公布[59]。
回顾历史,控制通胀一直是印度经济的“老大难”问题。2001年至2010年间,印度CPI同比增速从3.7%上升到12.1%,后来随着全球油价下跌和货币紧缩,通胀于2015年初降至5 %左右。为何控制通胀如此艰难?一个原因是印度油气进口依赖度较高,全球能源冲击和油价上涨带来输入性通胀,是印度通胀波动的主要来源。此外,由于食品在印度通胀篮子中权重占比较大,本地粮食供给波动以及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对于通胀的影响也较为明显[60]。虽然印度央行也设立了通胀目标,但对于这些供给侧与输入性因素,印度央行有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023年4月以来,印度央行保持货币政策“按兵不动”,将流动性调整工具(LAF)下的政策回购利率维持在6.5%;存款设施(SDF)利率维持在6.25%;边际借款设施(MSF)利率和银行利率保持在6.75%[61]。自2022年5月以来,印度央行已经上调基准利率250个基点。向前看,由于印度目前通胀仍较高,在油价上升之下,印度7月通胀从6月的4.9%跳升值7.4%,且市场预期8月通胀仍将超过其2-6%的通胀目标[62],我们认为,短期内印度央行或继续将利率维持在目前较高水平。
图表31:印度通胀走势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2:印度政策利率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Haver,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印度在解决一些沉疴问题上也有果断的态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印度的废钞运动[63]。印度总理莫迪在2016年宣布废除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高面值纸币,目的是打击腐败、假币和黑钱流通,并推动数字支付和包容性金融。颁布废钞令后,人们需要在指定期限内将持有的当时最大额度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纸币存入银行账户。随后,印度央行发行新的500卢比和2000卢比纸币来替代被废除的纸币。废钞令的推行进度很快,2016年11月10日正式实施废钞令,开始收回废旧纸币;2017年1月1日废旧纸币存款期限结束;2017年6月30日宣布所有废旧纸币收回。由于印度高度依赖现金交易,“废钞运动”带来了暂时的现金短缺,造成了一段时间内的金融紧张局势。但是中长期看,数字支付和金融技术的普及使得每笔交易有迹可循,扩大税基与增大税收强制性,有助于促进经济正规化、金融包容和数字化,加强印度经济透明度和稳定性[64]。
税收制度优化,财政加大资本支出
印度的财政体系是联邦制财政体系,由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组成。实行财政分权,以确保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政事务上有一定的自治权。然而,地方政府事务权职权下放并没有伴随着相应程度的财政权下放,关键税收仍掌握在中央政府,中央转移支付仍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财政依赖度较高[65]。
印度宪法规定,大多数税基广泛的税种由印度中央政府征收,其中包括:部分印度商品和服务税(GST)、除农业收入外个人所得税(PIT)、企业税(CIT)、海关税(UED)等。各邦政府与下属地方政府仅负责征收和管理一些地方税收,主要来自对农业、土地和不动产所有权和使用征收税收,但对应却要负责水利、卫生、教育、城建等一系列社会公共品的支出责任。印度的邦政府存在结构性的赤字问题以及中央转移支付存在的申报审批成本与磨损,也影响了印度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近年来印度在商品和服务税方面推行改革,较为成功。2017年7月,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税制改革商品服务税改革正式施行, 旨在通过整合各邦的销售税和服务税,实现全国统一的间接税制度。税改最基本的一步是优化了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结构。联邦和各邦分别征收各自的商品服务税(Central Goods and Services Taxes,CGST;State Goods and Services Taxes,SGST),跨邦交易征收统一的商品服务税(Integrated Goods and Services Taxes,IGST)。根据实际消费所在地和供货商所在地判断所缴税种。商品服务税改革前,印度的间接税名义税率普遍为22%,但税基狭窄。税改后普遍降低了税率,并通过统一生产流通环节的各项增值税种和各邦税率设计,实现国内市场统一,避免偷税漏税行为[66]。
图表33:印度GST税率与部分商品改革前后税率对比
资料来源:India Ministry of Finance – Department of Revenue CBIC,https://www.cbec-gst.gov.in/index.html#;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财政支出端来看,长期以来印度政府支出更倾向于短期福利性的支出,例如补贴食品、化肥、能源等。但这种支出对改善长期的劳动生产率帮助不大,甚至可能扭曲很多行业本身比较健康的激励制度。近年来,印度政府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大中央政府资本支出在总支出中的份额,比如说在公路、铁路、电信、通信、医院、学校这方面的支出,所以未来印度的生产效率可能逐步在大规模基建投资中得到提高。不过整体来看,印度政府的资本支出占比还比较低,不到1/5,政府支出更多还是集中于社会福利类的支出[67]。
印度在财政纪律层面仍有改进空间。2003年通过的财政责任与预算管理法案(Fiscal Responsibility and Budget Act,FRBM Act)给印度政府施加了硬性的财政约束,该法案旨在为中央政府的赤字和债务降至可持续水平提供立法框架,以确保财政管理的代际公平性和长期宏观经济稳定性。根据FRBM框架,中央政府需要在2021年3月31日前将财政赤字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以内,中央政府应努力在2025年3月31日前将总政府债务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内,中央政府债务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内[68]。新冠疫情的意外冲击使印度财政赤字大幅上升,但FRBM法案的存在仍或意味着未来印度表内财政扩张面临一定硬性约束。

每周五下午5:00-7:00直播: 报名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571.../WN_cuCx2zB0SgWwkcwLK1HIvA
2023股市面临巨大风险,关注“一级市场”投资机会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第一个私人银行(北京商业银行)的发起人 - John Wang为我们一对一解析一级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 “一级市场”投资研讨,不对公众开放,仅限“实名”认证的注册会员
加入方式: 1, 微信: Vandave
2, WhatsApp: 604-7227628
3, 视频号: 时空“资升堂”联系在线客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Comments